更新時間:2025-06-19
我習慣了事先將每一個燈光位置、亮度、視角精準標注在圖紙上。但最近貴州六盤水地區的一次設計項目,卻給我上了生動一課,讓我重新認識了游客的敏銳與發現力。
項目開放后的第一周,我特地到現場觀察游客反應,了解他們最喜歡設計的哪個部分。我預期游客會被精心設計的燈光和互動裝置所吸引。但讓我意外的是,我發現游客們卻頻繁駐足于一個設計時被忽視的小角落。
我湊近詢問,一位年輕游客興奮地告訴我:“你們這個‘笑臉’設計得太有意思了!簡直讓人一看就開心。”我感到疑惑,仔細一看,那處巖壁居然真的像一張微笑著的臉,有兩個小洞像眼睛,下方裂縫仿佛一張微笑的嘴巴。然而,這并非刻意設計,只是巧妙的自然形成。
類似的事情隨后還多次發生。一位家庭游客也向我稱贊:“那個小狗形狀的鐘乳石實在太萌了,孩子特別喜歡。”而我清楚記得,那塊石頭在設計方案中僅僅是一塊普通的鐘乳石,我們團隊從未留意。
這些意外收獲讓我重新審視設計的意義——真正能夠觸動游客的設計,不一定在圖紙之中,有時隱藏在他們自己的發現里。
為了更好地回應游客的這種驚喜,我們團隊迅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。我們選用了低亮度、窄角度(15°-25°)的LED柔光燈具,輕巧安裝于這些“意外景觀”周圍。游客靠近時,感應系統自動點亮,輕柔地凸顯這些天然細節。此舉果然獲得了游客的極大歡迎,不少人在社交媒體上自發分享,并吸引了更多人前來打卡。
當然,在實際安裝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困難,比如燈具安裝位置難以固定,巖壁凹凸不平,增加了施工難度。我們反復現場測量、調整光源位置,歷經十余次現場修改,才達到了理想的視覺效果。
項目完成后,一位游客感嘆地對我說:“以前以為設計師就是創造美,沒想到你們還能發現并保護這些自然的小驚喜,真的非常貼心。”
通過這次經歷,我終于明白,最動人的設計或許并不是我們設計師的刻意規劃,而是游客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去主動發現、去感受的那些設計圖紙外的美好。